中国竹炭产业发展史
信息来源:株洲鑫炎工贸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4/12 浏览数量:208
中国竹炭产业发展是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期(1995-2000 年):主要体现竹炭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
自 1995 年开始,浙江遂昌、安吉、衢州等地的炭农用竹子代替木材烧制竹炭,并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据了解,当时主要是片状、筒状竹炭出口销售,价格最高时每吨接近万元。
生产设备主要采用砖土窑,采用原竹为主要的竹炭原料,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市场主要是出口,国内几乎没有,研究技术力量薄弱,主要有浙江林学院(现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与开发中心(先更改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与开发)和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01-2010 年):竹炭产业逐渐规范起来,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竹炭制备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竹炭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这期间,共召开了四次竹炭产业发展的国际论坛,2001 年 10 月,“首届国际竹炭、竹醋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召开,有来自日本、美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国专家学者参加。竹炭知名度逐步提高,欣起了竹炭生产和贸易的热潮,竹炭厂商纷纷开始与科研单位科技合作,在生产规模和产品加工方面进一步扩大。 2007 年 6 月 1 日至 3 日,中国(衢江)竹炭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浙江衢州举行。2009 年 12 月 1 日 -2 日,“2009 中国庆元(国际)竹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丽水庆元县隆重举行 。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竹炭及其制品出口贸易也受到严重的冲击,竹炭行业面临新的挑战,竹炭销售逐步转向内销。当时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竹炭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影响面涉及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竹炭生产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从原来仅有的几家相关的林业院校,拓展到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也相继开展竹炭方面的研究,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涉及超微竹炭粉加工、竹炭基复合材料、竹炭超级电容器、竹炭食品领域的研究。
2010 年 5 月 30-31 日,“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建成典礼暨“中国竹炭产业科技创新论坛”在遂昌县隆重举行。
第三阶段为转型期(2011-2015 年):主要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后续影响凸显,加之当时产品主要是日用和初级产品为主,早期一哄而上的竹炭企业因资金、管理能力等缺乏面临洗牌,关闭的企业比较多。
加之竹炭产品的过度宣传,消费者又很难感受其功效,产业面临困境,迫切需要企业思考如何转型问题。竹炭产业基地也从原来的浙江遂昌、衢州、安吉、庆元和福建的建瓯、永安辐射到浙江的宁波、上海、广州和山东等发达地区,而原来竹炭业起步较早地区却呈萎缩态势。
产品的销售也从原来的团购、连锁专卖等“线下”走向淘宝和“互联网 +”的“线上”形态,同时产品结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从原来简单的竹炭包、竹炭床上用品等扩大到竹炭皮革、竹炭陶瓷砖装饰材料、竹炭基复合材料、竹炭纤维制品及竹炭花生、竹炭饼干、竹炭面条等食用级竹炭产品(食用竹炭产品当前国内仍不合规,只能冠“植物炭黑”标准)的开发。
即从过去的种类繁多、雷同和粗放加工转变为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开发主导产品,成为更加专业细分市场的生产商,如广州优克专做室内空气净化用竹炭包,衢州现代炭业专做汽车专用竹炭垫,宁波兴达专注竹炭材料的生产,还有遂昌玄乐的竹炭皮革,遂昌碧岩的竹炭陶瓷砖装饰材料,上海奕竺的水质净化用竹片炭,遂昌名康的功能型竹炭纤维产品,上海海诺的功能性超微竹炭粉、宁波国龙的功能竹炭布,安吉华森的冰箱除味竹炭,江山绿意竹炭的水烟用竹炭等等,藉此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一步。
第四阶段为升级期(2016年至今):竹炭产业的生产方式得到质的转型升级,竹炭产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相关资讯